12月28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五届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12月30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六届中国医疗质量提升大会”在辽宁丹东召开。这两次大会既成为落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简称协会)2024全年工作计划安排的收官之会,也代表着协会以务实的作风和持之以恒的韧性迎接崭新的2025。两次大会经过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支持方的共同努力,均取得圆满成功。以下为两次会议精彩实况。
黄正明院士大会作主旨报告
黄正明院士在大会开幕讲话
在本届开幕讲话中,黄正明院士首先向大会介绍了协会举办这一会议的历程,初衷使命和目的意义。他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顺应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发展大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协会医药教育优势,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召开论坛的形式,聚院士智慧,举专家之力,共同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自2019年创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以来,已连续五届成功举办这样的大会,而且一届更比一届好,现已成为协会精心打造的核心品牌大会。
黄院士讲到,回顾过往,大家欣喜地看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建设到三级中医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中医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 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一批批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科研创新方面,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领域的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的融合发展,孕育出众多新技术、新成果,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提升了其在国际医学舞台上的话语权。然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阐释还不够精准深入,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医学的逻辑认知体系;优质中医药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中医药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新药研发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市场上,中医药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准入标准、法规监管、文化认同等方面还需突破重重障碍,才能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石,深入挖掘中医药经典古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芒。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待遇,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为中医药事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大会会场一角
本届大会报告环节包括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主旨报告,首先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院主席黄正明院士作关于《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接下来由著名数字经济学家,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作关于《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报告。两个主旨报告内容受到与会者的青睐和推崇。
专题报告以圆桌对话形式展开。以“AI数智科技.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题,由朱正高教授和吴忠泽部长做答疑解惑,引起参会者极大兴趣。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余海洋做关于《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樊代明院士做《中医发展与整合医学》的报告。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征程,任重而道远。本次会议国医大师、院士专家亲临现场,分享其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床经验与心得,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需要多措并举、携手共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共同书写中医药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六届中国医疗质量提升大会全景
黄正明院士在作主旨报告
黄院士在开幕讲话中提到,由协会精心打造的“第六届中国医疗质量提升大会”,现已成为业界的核心品牌大会。通过大会能够解决以下三个目的:一是大力宣传国家关于提升医疗质量的相关政策,和进一步的的贯彻落实;二是大力推动医疗规范诊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促进医疗服务技能等朝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而发展;三是以此引领行业,产业,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接下来黄院士又讲到,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医疗质量的提升永无止境。当前,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这既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医疗质量,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要加强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确保医学生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拥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通过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为医疗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
技术创新同样不可忽视。先进的医疗技术是提高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注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造福患者。
强化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建设。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医疗质量稳定提升的基石。从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到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此,黄正明院士呼吁全体医药教育工作者和医疗从业者携手共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分享经验、交流智慧,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带回各自的岗位,切实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不懈努力!
在主旨报告中,黄院士围绕大健康康养质量提升问题召开详细的解读。对于丹东在未来要建康养城市问题展开深入的阐述,使与会市领导和业界专家无不感到很受启发,明白了要做社么,怎么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