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主办4期培训班场景
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4期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山东济南顺利落幕。至此,2025年度“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系列共四期培训班已全部圆满收官,协会高质量完成了承接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培训任务的年度重点工作。
2025年度四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政策导向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的成果,是多方协同联动的结晶。现将培训工作的整体情况、核心特点、成效收获、问题不足及未来规划总结如下:
培训班会场场景
本次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以“强化质量管控、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国家级立项、双权威主办、强医院承办、多维度支撑”的组织体系,实现了覆盖广泛、成效显著的培训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主办4期培训班的通知
项目由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立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集培训费用,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提供公益支持。四期培训班分别由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四家三级甲等医院承办,为培训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培训班分别在扬州、杭州、深圳、济南等地举办
培训采用“分区域覆盖”模式,全年分四期在东部沿海省份核心城市举办:第一期6月21日~22日于江苏扬州、第二期7月12日~13日于浙江杭州、第三期10月11日~12日于广东深圳、第四期10月25日~26日于山东济南,形成了辐射华东、华南地区的培训网络。
培训班授课现场
创新采用“三结合”教学模式,即集中授课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参观学习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配套政策解读、问卷调查等辅助形式,构建了立体化教学体系。
培训班授课现场的互动场景
培训覆盖全国16个省份的256家医疗机构,参训学员约1000人。其中省级医疗机构8家、市级医院128家、县级医院99家、街道及乡镇卫生院21家;学员涵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质量负责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级领导及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科室负责人,实现了“行政-院级-科室”三级管理岗位的全面覆盖。
本次系列培训凭借高起点定位、高规格配置、高质量实施,形成了鲜明的项目特色,获得参训单位及学员的高度认可。
作为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立项的国家级培训项目,全程紧扣《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2025年版)》等核心政策文件,确保培训内容与国家医疗质量管控要求同频共振。
培训班授课现场
主办双方实现“强强联合”——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挥政策解读与行业统筹优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依托医药教育领域深厚积淀,为培训提供专业支撑;四家承办医院均为区域标杆三级甲等医院,学科齐全、管理规范、经验丰富,从场地保障、教学组织到现场服务全程高效衔接。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党支部委员、荣誉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分院主席黄正明院士亲临培训班指导工作。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将该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在办公会专题部署推进;协会党支部委员、荣誉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分院主席黄正明院士专程赴深圳指导第三期培训,彰显了对项目质量的高度重视。
四期培训班的培训日程安排表
采用“政策解读+实践案例+实操方法”的三维课程体系,既解读国家医疗质量政策顶层设计,又分享DRG/DIP支付改革应对、智慧医疗建设、专科能力提升等实操经验,同时设置医院参访环节,让学员直观学习标杆单位管理模式,实现“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
培训班学员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场景
组建了“政策专家+院级领导+管理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包括国家卫健委政策研究专家、知名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及数字化建设专家等,师资兼具政策高度、管理深度和实践广度。
培训班学员签到场景
建立“手册明示+开班强调+签到提醒”的纪律管控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贯穿全程,明确学习要求与行为规范,有效保障了培训出勤率和专注度。
通过四期培训的系统实施,不仅实现了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的核心目标,更在项目建设、资源积累、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多重成效。
培训班手册
成功承接并高质量完成国家级培训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协会在医疗管理培训领域的资质优势,为后续承接更多高层次培训项目奠定基础。
培训班学员赴医院参观学习场景
四期培训平均满意度达95%以上,学员反馈“政策解读透彻、案例贴近实际、经验可复制性强”,逐步形成“政策精准落地+实践经验共享”的培训品牌特色,提升了协会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行业认可度。
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形成稳定合作机制,与四家承办医院及256家参训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同时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等机构,构建了“行政-协会-医院-公益组织”的多元合作网络。
汇集了40余名涵盖政策、管理、临床等领域的优质师资,形成了结构化师资库,为后续培训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提供核心支撑。
培训覆盖近百家县级医院及21家基层卫生院,有效传递了先进管理理念和实操方法,助力优质医疗管理资源下沉,为提升基层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四期跨区域培训的组织实施,沉淀了“前期调研-课程定制-师资匹配-场地保障-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的全流程管理经验,提升了协会大型培训项目的实施能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未来将从以下方面优化提升,推动培训项目提质升级。
积极对接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报2026年度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同步拓展“医疗安全”“智慧医疗管理”等细分领域专题培训,丰富品牌内涵。
前期开展区域医疗质量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省份制定差异化课程模块,增加“DRG/DIP支付改革实操”“基层医疗质量管控难点突破”等特色专题,提升课程针对性。
建立师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对入库师资开展教学技巧、课程设计等岗前培训;邀请优秀师资开发标准化课程包,形成“政策解读+案例模板+实操工具”的教学资源体系。
如果时间请允许,将深度互动环节占比提升至30%,甚至40%,引入“案例复盘工作坊”“管理情景模拟”“跨院分组研讨”等形式;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实现“线下培训+线上随访”的长效学习机制。
建立“报名确认-课前提醒-缺席预警”的学员管理机制;制定《承办单位服务规范》,明确流程衔接、现场保障等标准;构建“训前需求调研-训中效果监测-训后跟踪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
联动更多省份的标杆医院作为承办单位,将培训覆盖范围延伸至中西部地区;深化与公益组织合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参训,助力医疗质量均衡发展。
2025年度四期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圆满收官,是终点更是起点。未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将以此次培训为基础,持续优化培训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为推动全国医疗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