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二期社会组织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大学圆满结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会长张福、常务副会长杨清仁、秘书长仲晓宁、监事长于福,以及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数字化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张玫玫等领导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历时五天的培训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这次愉快、充实的学习历程,每个学员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大家不仅在第一天聆听了黄正明院士、李玲教授、杨清仁书记的专题报告,还在接下来的四天里聆听了来自北京大学以及各领域学术大咖的精彩分享。
领导与学员集体合影
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旺生结合国内外典型诉讼案例,向大家作了一场《社会组织法律风险防控与制度建设》的专题讲座。他通过详实的案例,深入分析了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同时,强调了制度建设对于防控风险的重要性,包括内部治理制度、合规管理制度等。他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及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法律风险的现实性。尤其是对制度建设的重视,有助于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合规性和公信力。
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旺生授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领围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为大家作了一场《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的专题讲座。他在深入剖析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动能的同时,强调了创新驱动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指出技术创新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在需求拉动方面,阐述了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转型的引领,以及如何根据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他将复杂的经济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清晰地指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三大动能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张福以《高质量引领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向大家作了一场精彩授课。张福会长首先回顾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协会在推动医药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同时,对协会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从“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依法合规运行”、“坚持培养使用骨干人员”、“坚持优化分支机构”、“坚持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五个方面,为促进协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并擘画了蓝图。张福会长的报告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协会前进发展的道路,还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磊以《善治与公共事务》为主题向大家作了一场精彩讲座。他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生动剖析了不同治理模式在公共事务处理上的成效与差异。他从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到多元主体参与,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监督,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善治的关键要素与路径。宋磊教授的授课内容丰富详实,案例极具代表性,使大家对善治与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与趋势展开,向大家分享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思考》。他从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强调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性,包括政策调整、社会参与等方面。他通过具体数据和案例,让学员清晰了解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陆教授的观点极具前瞻性,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对国家制定相关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监事长于福根据本人十多年的协会管理经验,以《社会组织合规运营与风险管控》为主题向大家作了一场精彩讲座。于福监事长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财务资产管理的规范、项目运营的合规审查等多个角度,为学员们分享了实用的合规运营策略与风险防控方法。同时,他又通过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感悟,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分享,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合规运营是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各类潜在风险,确保协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张会峰教授结合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重点,向大家解读了《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新举措置于历史脉络中,让大家清晰地看到改革的延续与创新。其解读深入浅出,既能准确把握会议精神的核心要点,又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学员,使复杂的改革内容变得易于理解。通过他的解读,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感受到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引,更激发了大家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改革、推动发展的热情。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书记刘玉村教授结合本人从医生到院长的成长历程和多年来的医院管理经验,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国医改“多元回归”》的精彩分享。特别是从医生到院长的转变,使他对医疗体系的各个层面有着深入的理解。他强调多元因素在医改中的重要性,既要注重医疗技术的提升,又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验,让医疗服务更贴近人民。这种多元回归的理念,有助于打破传统医改模式的局限,推动医疗体系的全面发展。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特聘教授刘譞哲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趋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浅析》的专题讲座。刘教授以deepseek和chatgpt为例,全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领域,从医疗、金融到交通、教育等,让学员对其应用范围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他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最新成果,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机器学习算法的创新等,使大家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此外,他还指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各行各业将加速与人工智能融合,因此在这人机共生的时代,我们必须积极拥抱AI,快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他的讲解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和思考。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斌结合社会组织在新时代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作用,向大家作了一场《新时代社会工作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及能力建设》的专题讲座。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清晰地梳理了社会组织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听众深刻理解到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他又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多元作用,如桥梁纽带作用、资源整合作用、专业服务作用等,让学员对社会组织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也激发了大家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信心。
结业仪式现场
颁发结业证书
随后,张福会长对本期研修班进行了总结。他讲到,本期培训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期研修班,本期培训的课程内容在第一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课程设计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汇聚北大知名教授与行业权威专家,通过前沿理论讲授、经典案例剖析、专题研讨与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系统提升学员的战略领导力、组织治理能力、资源拓展能力与合规运营能力,激发了大家在复杂环境中引领分支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潜能。本期研修班实现了“高规格筹备与实效性落地的深度融合”,为大家提供了“理论+实践”的双重滋养。针对未来发展,张福会长对各位学员提出四点期望:一是要学有所思,做政治坚定的“引领者”,确保社会组织发展方向不偏航;二是要学以致用,做善治有为的“实干者”,将管理工具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要勇于创新,做创新突破的“开拓者”,在“AI+医药教育”领域抢占先机;四是要学有所悟,做医药教育事业的“推动者”,以合规底线守护协会品牌。
最后,各位领导分别为每个学员颁发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结业证书。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及时的、必要的培训,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尤其是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能够很好地引导大家思考和探索社会组织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此外,通过本次培训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还对社会组织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回到工作岗位后,将把本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促进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协会工作中,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协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