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聚焦前沿技术 规范诊疗实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外科第七届学术年会蓉城圆满落幕
最新动态
聚焦前沿技术 规范诊疗实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外科第七届学术年会蓉城圆满落幕
2025-06-056


5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外科第七届学术年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聚焦女性健康前沿技术,共促生殖外科规范发展”为主题,汇聚全国妇幼领域顶尖专家,旨在推动生殖内分泌学科进步,提升妇科疾病诊疗水平。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利教授主持开幕式

深厚积淀

培训基地六年耕耘结硕果




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主体,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外科培训项目基地(2019年成立)在开幕式上回顾了其成立六年来的坚实步履。基地已成功举办六届国家级学术年会,线上线下累计吸引15万人次参与;通过“相约锦江/华西”系列手术学习班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累计为超2万人次学员提供高质量培训,有效推动了技术下沉与基层医师能力提升,构建了覆盖全国20余省市的学术网络。这些工作为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及学科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日聚焦

子宫内膜异位症深度研讨



5月23日晚会议拉开序幕,首场专题聚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伟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伟教授深入解析了《内异症对生育力的影响与保护策略》,郑伟教授结合浙大一院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前沿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剖析了内异症损害生育力的复杂机制,并构建了一套贯穿疾病全程、多维度干预的生育力保护与提升策略体系。他强调,内异症对生育力的打击是“全方位、多靶点”的,其保护策略必须超越单纯的手术或药物干预,整合生殖外科、生殖内分泌、辅助生殖技术及长期管理,形成以“生育力保护”为核心的个体化诊疗路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乔林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乔林教授解读了《内异症疼痛管理指南》,乔林教授在《内异症疼痛管理指南解读》的讲座中,基于国内外最新权威指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指南》、《慢性盆腔痛管理专家共识》)及华西团队的丰富经验,系统性地剖析了内异症疼痛管理的核心原则、分层策略与个体化方案。他强调,内异症疼痛管理绝非简单的“止痛”,而是一场需要多学科协作(妇科、疼痛科、心理科、康复科)、贯穿疾病全程、整合药物-手术-介入-心理-生活方式的“立体化战争”,其终极目标是显著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


谭世桥教授则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进行了权威解读。谭教授首先强调了内异症管理的核心挑战在于其慢性病属性和对生育力的潜在损害。他指出,高达30%-50%的内异症患者面临不孕问题,而疼痛症状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新版指南的核心精神是“长期管理、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尤其重视对有生育需求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与提升。






名家荟萃,共话前沿


5月24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



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在致辞中,着重强调了生殖内分泌外科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挑战,呼吁同道们深耕前沿技术、规范诊疗流程,以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张福会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张福会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协会在推动学科进步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协会将持续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完善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殖内分泌外科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


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基地主任委员)在回顾年会历程时表示,七届年会见证了我国生殖内分泌外科从起步到壮大的关键发展。他感谢全国同仁的长期支持与积极参与,使年会已成为凝聚共识、引领创新的重要行业盛会,未来基地将继续携手同道共促学科繁荣。






随后进行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
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治疗》的创新策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女性不孕的重要病因,其导致的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受损及慢性炎症微环境使自然妊娠率显著降低(文献报道仅39%-70%)。郁琦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传统单一治疗模式难以满足复杂病例需求,需建立以生育力保护为核心的分层策略。"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分享了《绝经后非激素治疗》的宝贵经验。随着乳腺癌、血栓性疾病等禁忌症人群扩大,超60%绝经后女性无法接受传统激素治疗法(HT)。谭世桥教授在讲座中强调:“需建立以症状为导向的多维干预路径,实现风险可控的长期健康管理。”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郝丽娟教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郝丽娟教授深入探讨了《子宫纵隔诊治策略》。子宫纵隔作为最常见的苗勒管畸形(占35%-55%),可导致反复流产率高达70%-90%。郝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传统‘一刀切’手术模式易损伤内膜基底,需建立基于生殖预后的分层干预路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利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利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传统诊断依赖腹腔镜(确诊延迟5-8年),30%患者因恐惧手术延误治疗。罗利教授提出基于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的经验性治疗体系,强调:“对高度疑似患者启动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断病灶进展并保护生育功能。”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杰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杰教授重点关注了《妇科肿瘤术后的生活质量管理》。妇科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超70%,但术后性功能障碍(56%)、代谢综合征(43%)、心理障碍(38%)严重降低生存质量。在讲座中,他强调:“需建立肿瘤治疗与功能保护同步的‘双目标’路径,实现从生存率到生活质的跨越。”






多维度探讨生殖健康管理


5月24日下午,会议围绕多个热点议题继续展开: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世桥教授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50%,传统“手术+短期药物”模式难以满足长期控制需求。谭世桥教授指出:“需建立以患者分层为核心的动态管理路径,将治疗目标从‘病灶切除’转向‘疾病慢性病化管理’。”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伟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伟教授探讨了《子宫切除术后的盆底功能障碍与重建》。我国每年约200万女性接受子宫切除术,其中35%-50%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POP-Q III期以上脱垂占28%,压力性尿失禁达41%)。在讲座中指出:“传统‘补救式’手术无法逆转肌源性损伤,需建立预防-修复-功能重塑的三级防御体系。



北京协和医院邓姗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邓姗教授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生殖外科要点》的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卵巢内异症诊治的核心议题。邓教授强调,对于有生育需求或需要保留生育潜能的卵巢内异症患者,诊治策略应贯穿“生殖外科”的理念,即以保护卵巢储备功能、改善生育结局为核心目标的外科干预和综合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钟茜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钟茜教授聚焦《从指南看PCOS的治疗和管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影响着约5-10%的育龄女性。钟茜教授强调,PCOS不仅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排卵障碍性不孕、高雄激素血症(表现为多毛、痤疮)等生殖内分泌问题,更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子宫内膜病变等远期健康隐患密切相关。因此,PCOS的诊疗远非单纯的“调经促孕”,而是一项需要长期、个体化、多维度管理的系统工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熊薇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熊薇教授在《生育相关宫腔镜手术关键技术要点》的讲座中,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理念,通过现场展示(可能包括手术视频或模拟操作)的形式,深入剖析了旨在保护和恢复生育功能的宫腔镜手术核心原则与精细操作技巧。熊教授强调,此类手术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去除病灶,更要最大程度保护正常子宫内膜、恢复宫腔生理形态与容积、预防术后粘连复发,为后续自然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如胚胎移植)创造最佳的宫腔环境。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邓洋教授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的邓洋教授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子宫内膜增生的管理》的讲座中强调,对于绝经过渡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发生的子宫内膜增生,其管理策略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有效逆转内膜病变、控制症状,更需高度警惕其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并需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已完成生育、合并症(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情况以及长期健康管理需求。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宏伟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刘宏伟教授在《解读阴道微生态检查报告》的讲座中,深入剖析了现代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并系统性地指导临床医生如何超越传统认知,精准解读这份关乎女性生殖健康的“生态地图”。刘教授强调,阴道微生态检查报告不仅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利器,更是评估生殖道整体健康状态、预测相关风险、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和长期管理的关键依据。




收官之日

聚焦手术技术创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清教授


杨清教授在《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处理策略》的讲座中,结合盛京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前沿理念,系统性地阐述了如何在有效去除病灶、恢复宫腔正常解剖结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育潜能,为后续自然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铺平道路。她指出,此类肌瘤的处理必须秉持“生育力保护优先”的核心原则,治疗方案的选择需高度个体化、精细化。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段洁教授


段洁教授在《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性治疗》讲座中指出,面对这一挑战,“保守性治疗”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控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保护或恢复子宫解剖结构与功能、改善生育结局,最终帮助患者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实现生育梦想。 段教授结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丰富临床实践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针对有生育需求或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症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屈清华教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屈清华教授针对《妇科腹腔镜缝合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进行了权威解读。目前,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普及,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腹腔镜缝合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规范的腹腔镜缝合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脏器损伤等,还能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冯云教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冯云教授带来了《子宫整复与生殖预后的关系》的专题讲座。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推迟、剖宫产率上升及妇科疾病谱变化,子宫结构异常或损伤导致的生殖功能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临床数据显示,子宫瘢痕憩室、子宫畸形、子宫脱垂等疾病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约30%的患者因子宫形态或功能异常面临妊娠困难或反复流产风险。冯云教授聚焦这一临床痛点,系统探讨了子宫整复手术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机制及优化路径。



宁波市妇幼保健院汪期明教授


汪期明教授在《女性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问题》讲座中,基于宁波市妇幼保健院的丰富临床经验和国内外前沿进展,系统剖析了这一特殊共病群体的独特病理生理、诊断难点、治疗策略选择及生育力保护路径。他强调,其诊疗核心在于打破“畸形导致梗阻→梗阻促进内异症→内异症加重盆腔破坏与不孕”的恶性循环,在矫正解剖结构异常的同时,积极处理内异症病灶,并最终为患者实现生育愿望铺平道路。






践行使命,凝聚共识


大会主席谭世桥教授在闭幕式致辞中强调:“生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必须紧密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通过规范诊疗实践,全面提升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本次年会共呈现23场高质量专题报告,进行了8轮深入研讨,在子宫腺肌症保守治疗、妇科肿瘤术后生活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达成重要新共识,为推动我国生殖内分泌外科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

迈向专业委员会,引领学科新篇



依托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及既往积累,生殖内分泌外科培训基地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蓝图(2025-2028):深化基层赋能,开展“巡回下乡”公益培训;牵头制定《生殖内分泌外科手术操作指南》,推动行业标准统一;强化国际国内顶级学术交流,聚焦机器人手术等前沿。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学术引领与行业整合职能,基地正积极筹备晋升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下属专业委员会,以期从“区域性培训平台”转型为“全国性学术枢纽”,以更高站位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女性生殖健康事业。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