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康养产业大会在浙江千岛湖畔盛大召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副主席、中国分院院长、院士黄正明,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黄旭明,国医大师唐祖宣,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杨清仁,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黄传贵,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黄文秀,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沈世华,淳安县副县长陈芳芳等五百余位康养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导、企业家共聚一堂,围绕“高质量数智康养产业、高品质康养共享农庄”主题,探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康养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以开放的声音探路康养与文旅、中医药等业态的融合。
第二届康养产业大会现场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杨清仁在开幕式上指出,数字技术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为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康养共享农庄则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将自然、文化与健康服务有机结合,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载体。中医康养,是中华文明对人类健康的独特贡献。中医康养事业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朝阳产业”,更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工程”。希望各方携手,达成“数智康养?生态共享”的发展共识,让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入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杨清仁致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黄正明作报告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黄正明以《谈谈健康养生的若干问题》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系统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对产业的顶层设计,指出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改善民生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双重需求,但当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科技含量低、人才短缺等六大短板。黄正明院士强调,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已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协同担责的全民健康格局。针对人才瓶颈,他提出需依托“职教20条”等政策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师缺口达190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浙江省原副省长黄旭明等嘉宾围绕康养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与区域实践展开探讨;国医大师唐祖宣以《中医与康养》为题,深度解读中医药在康养领域的独特价值;非遗传承人黄传贵分享了传统医学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创新应用。淳安县副县长陈芳芳则结合地方实践,介绍了淳安依托生态资源打造康养共享农庄的探索经验。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讲话
浙江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黄旭明讲话
国医大师唐祖宣作报告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黄传贵作报告
淳安县副县长陈芳芳讲话
大会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