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这为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月26日至28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中心出国(境)事务处郭晓军处长带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教委主任委员蒋忠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职教委秘书长王冬丽,德国德中医学与健康教育交流协会董事冒祖蕙等10人组成的调研组赴重庆开展调研工作,旨在聚焦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出海项目落地实施,期望通过整合政府、协会、企业、院校等多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探索中医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3月26日,国际技能认证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市人社局召开。调研组与市人社局、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领导,围绕“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工作,就职业技能标准共建、人才合作培养等展开研讨。
会上,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王华源主任介绍了中心职能与架构,宋琦副主任介绍了国际技能认证工作进展、挑战及规划。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王冬丽、德国德中医学与健康教育交流协会冒祖蕙董事,分别介绍了协会工作及中医药职教出海认证工作的进展。
座谈会上,围绕中医药国际技能认证,双方直击认证主体不明、标准互认困难等痛点,调研组成员从人社部、协会和德方协会视角,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并就中德职业教育标准对接展开讨论,提出开发数字化培训工具等建议。
最后,郭晓军处长进行总结发言,强调稳步推进技能标准互认,并给出专业指导意见。经过充分交流,与会人员在后续工作方向上达成高度共识,将积极落实下一步工作计划 。
重庆市卫生学校
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
3月27日,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暨国际技能认证研讨会在重庆市卫生学校举行。会前,调研组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梅建国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和世界技能大赛实训基地。会中,梅建国校长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等议题讨论,提出多项建议,探寻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学校表示将积极参与中医药出海项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事宜。
调研组前往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调研。调研中,与会成员观看企业非遗宣传片了解传统制药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果,观摩大国工匠、非遗传承人蔡苏展示传统泛丸工艺,参观考察公司智能化生产线及公司企业文化展厅。座谈会上,公司领导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生产技术创新等情况。企业希望其参与国际技能认证及职业标准修订等工作。
重庆中医药学院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3月28日,调研组在重庆中医药学院召开座谈会,围绕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明确 “文化先行、课程突破、技能推进、标准引领” 的路径。
会上,重庆中医药学院的唐彤东部长,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会上聚焦中医药国际化战略,通过跨部门协作与校企联动,明确了“文化先行、课程突破、技能推进、标准引领”的实施路径。与会各方表示将共同推动重庆中医药学院成为中医药出海的重要示范窗口,助力中华传统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
调研组到访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开展调研工作。研究所党委王成敏副书记、张军副所长、梁正杰纪委书记等所领导高度重视,全程热情陪同,积极引导调研行程。通过参观研究所的药膳中心,深入了解药膳研发背后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以及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相关药膳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随后,双方围绕中医药产业对接 “一带一路” 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展开了深入的座谈交流,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 中医药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期三天的重庆调研之旅圆满收官。行程紧凑有序,成果丰硕。调研期间,调研组通过多场座谈会,全面掌握重庆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并实地走访当地中医药院校和企业。这些调研不仅加深了对一线情况的了解,更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国际技能认证的推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展望未来,调研组将携手重庆市人社局及各相关单位,构建政企行校协同发力的长效机制。各方将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推动我国技能标准迈向国际市场,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国际交流,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